中文English

就诊须知

就诊须知

就诊须知

追根溯源|可怕的乳腺“肉芽肿”或许来自于你没注意到的“爱之伤”

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,英文缩写GLM,我们简称“肉芽肿”,多数文献承认发病与外伤有关,我们回顾性分析200例“肉芽肿”的病史资料,有明确外伤史者23例,占11、5%,除1例打架,5例各种健身运动性外伤外,其他多是小孩所致,4例小孩踢一脚,2例屁股坐一下,2例肘部撞击,2例头部顶撞,1例奶瓶打击,少数提及性生活过程中揉、压、吸允等粗暴动作后发病,这些与慈爱或性爱有关的外伤,我们总称之为“爱之伤”。如果赶上月经前期这种“爱之伤”的危险性显著增加,因为经前乳腺处于充血水肿期,也就是脆弱期。


“肉芽肿”多在受伤1天后突然发病,一夜之间肿块巨大甚至波及全乳,数日后肿块表面出现“鹤顶红”,即一小片皮肤发红,惊慌之际,胡乱求医,对“肉芽肿”毫无经验的医生则急忙穿刺,以求除外炎性乳癌。一旦穿刺有脓,就误诊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,以为切开引流可以速癒,把治疗引向错误和痛苦漫长之路。


为什么外伤能诱发“肉芽肿”?我们在病理切片上发现大部分“肉芽肿”伴有导管扩张,有人称之为导管扩张症,我们简称为“管扩”。


 我们推论“肉芽肿”是在“管扩”基础上发病的,因为导管扩张与淤积,管壁已经受损,偶然的外力就可能挤破扩张的导管,管内陈旧变质的乳汁进入正常的腺体,机体就把这些管内之物当成“异己分子”,激发了自身免疫性反应,大量异物巨细胞、上皮样细胞、白细胞云集,以期包裹和隔离这些“异物”,就形成了团块样肉芽肿的病理形态。疾病性质很类似过敏反应,闪电般发作,或原有小肿块突然变大,其发病速度之快远非细菌感染所能比,至于乳癌细胞的分裂增殖那就更是望尘莫及了。


所以只要在病史上稍加分析,“肉芽肿”的诊断就不难做出。彩超是有行之有效又无损伤的检查方法,发现导管扩张,直径超过3毫米以上,内有半流动的液体,将是“肉芽肿”发病的条件。如果看到纵横交错的窦道(俗称之为地道),多发散在的无回声脓腔,就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,我们往往据此直接手术,而不经过繁琐的穿刺涂片、活检等多项检查。


怎么以前没有这个难治的“肉芽肿”?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?


确切的原因我不敢肯定,但根据中医“乳汁乃饮食所化,”的理论,应该是吃什麽东西化什麽奶,饮食里有什麽,奶里就含什麽。现在滥用的激素,洗不净的农药残留,无处不在的地沟油,五花八门的添加剂,这种社会性的饮食污染,绝大多数人不能幸免,所以现在的奶再也不是几十年以前的奶了


再加上多数“肉芽肿”病人存在的哺乳障碍,乳汁淤积导致导管扩张。一旦外力损伤,打破了“魔瓶”,污染或变质的乳汁外溢,就激发出了乳腺“肉芽肿”。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“肉芽肿”病人总是年轻的经产妇,小孩两三岁的妈妈,因为她们正处在爱的活跃期,爱之伤在所难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