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English

加入病友社群实时答疑

加入病友社群实时答疑

加入病友社群实时答疑

怎样确诊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?

乳腺可能发生的肉芽肿性炎有十多种,其中一种临床最为常见,即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,英文缩写GLM,我们简称肉芽肿,是一种以腺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炎,主要是破坏腺泡、腺小叶——制造乳汁的工厂。值得注意的是,浆乳则是发生于扩张的大导管,即乳汁的输送管道爆裂所致,而非乳汁制造厂发病。但在病理切片上,也常会有大量肉芽肿形成。

肉芽肿发病初期,只有胀痛或肿块不明显时,可能误诊为增生症。当只有肿块,疼痛不明显时,经常误诊为乳癌,误诊率高达80—100%,可见肉芽肿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难题。

但是,如果你了解肉芽肿,根据它所特有的临床表现,有经验的医生即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。肉芽肿好发于生育年龄的年轻女性,发病年龄平均32岁,小孩1-6岁。突然出现肿块,或小肿块突然变大,疼痛显著,始发部位常离乳晕较远,可在一夜之间达到10厘米直径以上。肿块还会此起彼伏,位置变化。继之肿块表面皮肤出现小片红斑,我称之为鹤顶红。病情发展迅速,多数在1-2月内破溃,流血性脓水,很少大量黄脓。病程较长者多有几个月的间歇或缓解,即病情发展是非进行性,或者说有一定的自限性。 

肉芽肿的最初发病部位多在外上象限等周边区域,但10%的肉芽肿的肿块距离乳晕很近,一旦红肿化脓,就与浆乳难以鉴别。术前检查以彩超最有用,多发散在的低或无回声、纵横交错的窦道,对诊断肉芽肿帮助极大,并能提示手术范围。钼靶X线、核磁共振成像,常无特异性表现,诊断价值不大。患者年龄多小于35岁,肿块疼痛而巨大,故不宜挤压,所以多不适于做钼靶检查。 

当然,最后的确诊还得依靠病理学检查。细针吸细胞学多能提供炎症的可能,有助于排除乳癌,但很少能做出肉芽肿的诊断。带有针芯的粗针或麦默通活检,因为能取到组织块,常能做出明确的诊断。 但是,目前很多医院的病理报告上写的肉芽肿性炎,不一定就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,也可能就是导管周围炎伴肉芽肿形成,因而造成诊断上的紊乱。所以,我建议病理报告单上还是采用规范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为好,就像我们见到的来自香港、美国、新西兰、马来西亚等地的报告一样,她们的术前诊断写的比我们一些省市三甲医院要规范的多。   

我个人的诊断要点和程序是:询问病史时,重点是问病人多大年龄(周岁)?小孩几岁?肿块始发部位?病程多久?这样就可大致判断是否肉芽肿。如果出现结节红斑和多发关节痛, 无论持续时间长短,就可以肯定是肉芽肿了,随后就是询问发病的可能诱因,最后亲自观察彩超图像,以判定手术范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