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长出来的肉,就叫肉芽,这是任伤口愈合的基本条件,属于生理状态。肉芽肿,肉芽加了一个肿字,就属于病理状态了,病理形态学基础都属于炎症,但有轻有重,如果炎性反应明显,大量炎性细胞侵润,乃至化脓就叫肉芽肿性炎。
肉芽肿顾名思义就是肉芽增生,与上皮样细胞、多核巨细胞等细胞成分共同构成的团块或结节。上皮样细胞,能产生大量纤维结缔组织,与具有强大吞噬功能的多核巨细胞,还有能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、浆细胞等共同包绕着不易吸收消灭的有害因子,诸如分子较大、毒力较弱的结核杆菌、霉菌、螺旋体、寄生虫、进入身体的异物等等。所以,肉芽肿的形成应当看成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,例如异物性肉芽肿。进入人体的木屑、小弹片等,既然不能吸收,就地包裹起来也不失为一种隔离防御的好办法。
细菌或寄生虫等感染,像大家熟知的结核病、丝虫病等能知道病因,但多数情况下,肉芽肿性炎病因不明,治疗也很困难。例如韦咯氏肉芽肿、巨细胞性动脉炎、肉瘤样病、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等。肉芽肿性炎可累及任何部位,诸如颅脑、肺、肝、甲状腺、睾丸、口唇、皮肤等。有的以局部为主,有的累及全身。肉芽肿性炎的病种粗算起来也有17种之多,只是有的病种很少见,大家很陌生罢了。
肉芽肿好发于生育年龄的女性,发病年龄平均32岁,小孩1-6岁。突然出现肿块,或小肿块突然变大,始发部位常离乳晕较远,可在一夜之间达到10厘米直径以上。肿块还会此起彼伏,位置变化。继之肿块表面皮肤出现小片红斑,我称之为“鹤顶红”,穿刺针孔难以封口还会红肿流脓,简单的切开引流很难彻底治愈。病情发展迅速,多数在2月内破溃,流血性脓水,很少大量黄脓。病程较长者多有几个月的间歇或缓解,即病情发展是“非进行性”,或者说有一定的自限性,有人表现为假性治愈或伤口假愈合。这不一定代表治疗有效,而是肉芽肿本身的起伏特点。
所有以上这些临床特征,均揭示自身免疫的性质,而绝非任何细菌所能为,所以细菌培养均为阴性,抗菌素无效。
肉芽肿(GLM)的病因尚无定论,初步认为可能是乳汁淤积、创伤、泌乳素升高、某些药物等因素,诱发的乳腺局部自身免疫性炎症。发病部位是以腺小叶为中心,病理形态以肉芽肿和微脓肿为特征。大约1/3患者伴有下肢结节红斑或关节肿痛等全身性反应。临床表现有时与浆乳类似,这时主要依靠病理切片鉴别。
术前我询问病史时,主要是问:你多大年龄?小孩几岁?肿块始发部位?病程多久?这样就可大致判断是否肉芽肿,如果伴有结节红斑和关节痛,那就可以肯定是肉芽肿了。